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通過鑽政策補貼的空子發橫財已是大陸汽車界公開的秘密。過去幾年,在政策漏洞和高額補貼的誘惑下,新能源汽車業被曝出騙補十幾億元。近日有消息稱,一旦查出騙補,輕則企業需退還補貼,重則面臨被吊銷生產資格的可能性。

近幾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瘋狂發展。資料顯示,2013年,新能源汽車產量1.75萬輛,銷量為1.7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39.7%,37.9%;2014年,新能源汽車生產78,499輛,銷售74,763輛,同比分別增長3.5倍、3.2倍;2015年中國更是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稱,「2009年至2015年,中國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達到49.7萬輛,其中2015年產量超過37萬輛。」2015年,中國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33.11萬輛,同比增長340%。

高速增長的背後是騙補

有專家認為,新能源汽車業產銷規模的膨脹速度快得異常,主要原因是這類產品技術門檻低,計入補貼後收益豐厚。值得留意的是,儘管新能源汽車產量、銷量持續飆升,可道路上行駛的並不多,在高速增長的背後是車企騙補的惡習。

據悉,在新能源汽車騙補產業鏈中,近300億元的補貼資金中約十幾億元被套取。騙補的手段五花八門,最常見的為循環使用電池以及成立汽車租賃公司進行左手賣新能源汽車,右手買新能源汽車。

19位院士去年向中共國務院聯名上書,痛陳長期高額補貼不利於有效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直言車企追逐補貼最高的純電動客車,大部份補貼成了企業的超額利潤,而且導致客車、專車領域的違規騙補現象嚴重。

補貼政策存漏洞

大量補貼被違規騙取說明補貼政策本身存在漏洞。從2010至2015年,中共財政部會同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門推出多項政策,包括消費補貼、稅收優惠、政府採購、技術研發、充電設施獎勵、標準法規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等,政策涵蓋研發、生產、消費、運行等各環節,大力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由於長期施行消費補貼,使企業容易患上政府政策依賴症,缺乏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的動力和壓力;行業容易出現低水準盲目擴張,形成新的產能過剩。◇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